去年7月1日清晨,惊悉关山月老师病危住院,事情是那么突然。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无效,关老终于在7月3日下午五时零四分溘然与世长辞,留下的是他用毕生心血创作的全部作品,这也是他留给后人最有意义和最珍贵的遗言。他的音容、教导永远活在我们的脑海里。
我有幸认识关山月大师已整整半个世纪。早在1950年初,华南文艺学院成立之时,那时关老是我们美术系的教授兼副系主任,而我当时正是初踏人艺术之门的学子,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我一直在关老的直接教导下成长,他的艺术思想影响着我这几十年所走过的艺术道路。
为了宏扬民族文化,.振兴民族艺术,推动中国画的发展,尽管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,关老始终坚持不懈、努力探索,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。记得八年前,李秋璜师母遽然去世时,失去了几十年相濡与沫的伴侣,对关老精神上的创伤和打击是无法弥补的,当我们到家里安慰他老人家时,他的心情万分悲痛,每晚深夜收听电视台有关“孤独”的节目,以开解心怀,他以最坚强的意志,尽快地安定下来,然后将全付心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上,以充沛的精力回到创作的源头中去,创作出了大量的新作。当时我们劝关老不要过分悲伤,多多保重身体,他说:“只有进入画室,不断地创作才能忘记悲痛,这也是对亲人最.好的悼念。”
艺心不老,艺术常青,八十高龄以后,关老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峰,他先后到西沙群岛、武夷山、张家界,更不惧高原反应,到达云南的香格里拉,直至去年5月,还远赴山东登上泰山,而他的新作《云龙卧海疆》、《漂游伴水声》以及《张家界长卷》等巨制,不断为他的“祖国大地”组画增添新的内容,可谓壮心不已。他的心愿就是要走遍祖国大地,但由于客观原因,他未能去到西藏和台湾。
“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关老最喜欢梅花的这种性格,经常以此激励自己,几十年来爱梅、画梅,也是关老在艺术上杰出的成就。直至晚年,关老在梅花创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峰,随心所欲地发挥中国画笔墨的威力,突出表现梅花的神韵和品格,如《云破月来花弄影》、《风、晴、雨、雪》、《天香赞》、《墨梅》等,都体现了在艺术上“绝顶高峰向晚攀”的精神。
关老在旧社会受过不少磨难,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也是艰难曲折,无论是创作“祖国大地”组画,还是创作梅花题材,都表露出对祖国今天不断繁荣、富强的歌颂,以及对新社会的无限热爱。
关老是一位胸怀开阔而又谦逊的艺术家,“学到老时知不足,耕耘收获不由天”是他八十岁以后的诗作。平时总是听到他谈别人的长处,在同行中,不管是年青还是年老的艺术家,看到别人的成就,总是高兴并予以肯定,还写诗、写文章推介,题词祝贺。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上,他主张兼收并蓄,博采众长,没有任何门户之见,经常谈到“岭南画派”不是宗派,而是有地方特色的学派,不是自封,而是客观形成的。从他于1956年创办中国画系开始,就积极、主动地邀请国内各种不同风格、不同流派、当代有成就的画家采美院讲学,开阔师生的视野,思想十分开放,记得1959年潘天寿先生来美院讲学,关老当时认为潘老对题款、钤印方面很讲究,亲自主持讲座,并请潘老专门谈谈中国画的题款问题,这种精神在老一辈画家当中,尤其难能可贵。
几十年来,关老特别关心年青后学的成长,经常谈到“教学相长”、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、“学无前后,能者为师”。在日常交往中,关老总是做到言传身教。每次见面时,他首先总是问及“最近画什么画”和“有什么创作计划”,时刻都感到他在鞭策自己,不能偷懒,在艺术的道路上,只有终身勤奋,不断探索,才能取得成就。
记得几年前,由于创作任务的需要,有机会三上黄山,临行前专门拜访了关老师,聆听他有关画大画如何求质取势的宝贵经验,关老侃侃而谈:“画黄山与画其他山水画一样,不要受具体景物所限,特别强调要高于生活,诗、画都应是有感而作,从生活到艺术,是个艰苦的创作过程,要做到‘山川脱胎于我,我脱胎于山川,神遇而迹化,物我交融’的境地,才能画出好画。”
作为关老的学生,在这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,有幸不断地从他的教导中,从他的艺术实践中得到启发,今后应更加勤奋探索,创作出更多的新的画作,以慰恩师。最后,以一对挽联表达对老师最深切的怀念之情。
山高松茂千秋翠
月朗梅红万里香
2001年6月1日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